一張包括圖文的原稿,往往要經過多種設備的處理才能得到其復制品。這些設備包括輸入設備、圖形及圖像處理設備、輸出設備等。要正確而完善地復制原稿,使整個生產流程過程中呈現顏色顯現的一致性,必須有一種對色彩轉換和傳遞進行控制的機制,今天,聯印通和大家分享色彩管理的相關知識,供大家學習交流。

什么是色彩管理?

色彩管理簡稱CMS(Color Mangement System),它首先是一個色彩空間的問題,即基于哪個色彩空間來進行色彩的控制。
顯示器、數字相機、掃描儀等都工作在RGB的色彩空間,打印機、打樣機、印刷機等都工作在CMYK的色彩空間中,同一幅圖像在這些設備上輸出時,最后的顏色效果完全有可能不同。

這是因為它們處于不同的色彩空間的緣故,出現色彩表達上的差異。通過色彩管理方案就可以很好的解決以上這些問題。
色彩是光刺激人眼的視覺特性。就彩色復制技術而言,色彩管理是在整個圖像復制工藝流程中對色彩信息進行正確解釋和處理的應用技術。

色彩管理將色彩處理、控制技術和相應的軟、硬件結合起來,簡化控制與操作,讓經驗不足的操作者能輕松、準確、迅速地完成彩色復制。

色彩管理的意義是什么?

  1. ?由傳統彩色復制的基本要求所決定的,即按紙張、油墨及其他印刷條件進行基本的操作,包括階調復制、灰平衡及色彩校正等內容;
  2. ?特定于桌面出版系統的自動色彩管理,即以軟件的方式來進行校準,對不同色彩空間進行特性化,針對不同的輸入、輸出設備傳遞顏色以取得最佳的色彩匹配。
  3. 色彩管理系統還能在完成生產任務的同時,減少工作時間和支出量,它可讓操作者在不同的輸入、輸出設備上進行色彩搭配。所以,要想獲得“所見即所得”的印刷效果,就必須利用色彩管理系統對整個印刷流程進行控制。

色彩管理系統

色彩管理系統(CMS)的目的,就是通過對所有設備的管理、補償和控制這些設備間的差別,以得到精確的可預測的色彩。
色彩管理在印刷工藝中的應用
一個色彩管理系統應該包括:

① 一個色彩匹配處理程序。即色彩管理模塊(CMM)。
② 一個與設備無關的色彩空間。通常叫做參考色彩空間或特性文件連接空間,在轉換過程中起著連接的作用。
③?設備特性文件。

設備特性化是用以界定輸入設備可辨識的色域范圍與輸出設備可復制的色域范圍的工作,并將不同設備之間RGB或CMYK的色彩與CIE所制定的設備色彩建立設備色彩與設備獨立色彩間的色彩轉換對應文件,該文件被稱為設備特性文件。
色彩管理實施過程進行色彩管理必須遵循一系列規定的操作過程,才能實現預期的效果。色彩管理過程有三個要素,簡稱“3C”(即“Calibration”、“Characterization”及“Conversion”)。

① Calibration(校準)

為了保證色彩信息傳遞過程中的穩定性、可靠性,要求對輸入設備、顯示設備、輸出設備進行校正,以保證它們處于正常工作狀態。
輸入校正的目的是對輸入設備的亮度、對比度、黑白場(RGB三原色的平衡)進行校正。以對掃描儀的校正為例,當對掃描儀進行初始化歸零后,對于同一張原稿,不論什么時候掃描,都應當獲得相同的數據。
顯示器校正使得顯示器的顯示特性符合其自身設備描述文件中設置的理想參數值,使顯示卡依據圖像數據的色彩資料,在顯示屏上準確顯示色彩。
輸出校正是校正過程的最后一步,包括對打印機和照排機進行校正,以及對印刷機和打樣機進行校正。依據設備制造商所提供的設備描述文件,對輸出設備的特性進行校正,使該設備按照出廠時的標準特性輸出。在印刷與打樣校正時,還必須使該設備所用紙張、油墨等印刷材料符合標準。

② Characterization(特性化)

當所有的設備都校正后,就需要將各設備的特性記錄下來,這就是特性化過程(制作profile文件)。
對于輸入設備和顯示器,利用一個已知的標準色度值表(如IT8標準色標),對照該表的色度值和輸入設備所產生的色度值,做出該設備的色度特性化曲線;對于輸出設備,利用色空間圖,做出該設備的輸出色域特性曲線。
在做出輸入設備的色度特性曲線的基礎上,對照與設備無關的色空間,做出輸入設備的特性描述文件;同樣的,利用輸出設備的色域特性曲線做出該輸出設備的特性描述文件,這些描述文件是從設備色空間向標準設備無關色空間進行轉換的橋梁。對于印刷企業中的設備的顏色特征文件,有兩種獲得途徑:
一是在購置設備時,生產廠商隨設備一起提供的profile,它可以滿足該設備一般的色彩管理要求,在安裝設備的應用軟件時,profile就裝入系統了。
使用專門的profile制作軟件,按照現有設備的實際情況生成適用的色彩特征描述文件,這樣生成的文件通常比較準確,也較為符合用戶的實際情況。由于設備、材料和工藝流程的狀態會隨時間發生變化或產生偏移。因此,需要每隔一段時間重新制作profile,以適應當時的顏色響應狀況。

③Conversion(轉換)

在對系統中的設備進行校準的基礎上,利用設備描述文件,以標準的設備無關色空間為媒介,實現各設備色空間之間的正確轉換。由于輸出設備的色域要比輸入設備、顯示器的色域窄,因此在色彩轉換時需要對其色域進行壓縮,色域壓縮在ICC中提出了4種方法:
色彩管理在印刷工藝中的應用
絕對色度法

這種方法使在輸出色域內的顏色轉換后保持不變,而把超出輸出色域的顏色用色域邊界的顏色代替。對于輸出色域和輸入色域相近的情況,采用這種方法可以得到理想的復制。

相對色度法

這種轉換方法改變白點定標,所有顏色將根據定標點的改變而做相應改變,但不做色域壓縮,因此所有超出色空間范圍的顏色也都被色域邊界最相近的顏色所代替。這種方法適合于色域范圍接近的色空間轉換。

突出飽和度法

這種方法追求高飽和度,對飽和度進行非線性壓縮。這不一定忠實于原稿,其目的是在設備有限制的情況下,得到飽和的顏色。

感覺性

這種方法在進行色域映射的同時,還要進行梯度優化。保持顏色的相互關系,也就是根據輸出設備的顯色范圍調整轉換比例,力求色彩在感覺上的一致性。

色彩管理的應用目前色彩管理技術在彩色印刷復制工藝中主要應用在印前三個方面:

① 分色方面

對于一幅有正常色彩的原稿,先用掃描儀對其進行掃描輸入,由于掃描儀的特性文件提供了掃描儀上的色彩(即紅、綠、藍)與CIE1976Lab色度空間的對應關系,因而應用軟件系統可以按照這一關系獲得原稿顏色的色度值。

由于系統已經掌握了Lab色度值與顯示器上的紅、綠、藍驅動信號的對應關系,因此按照顯示器的特性文件給出的轉換關系,在屏幕上能正確顯示原稿色彩。

操作者觀察到準確的圖像色彩顯示后,依照屏幕色進行圖像調節處理,又由于含有印刷設備的特性文件,在圖像分色以后,可以在顯示器上觀察到印刷后的正確顏色。當操作者對圖像的顏色滿意后,對圖像進行分色并存儲。分色時,按照印刷設備的特性文件攜帶的顏色轉換關系,得到正確的網點百分比。

② 屏幕軟打樣

所謂屏幕軟打樣是在屏幕上仿真顯示印刷輸出效果的打樣方法,這種打樣技術是除在紙張上打樣以外的另一種打樣技術。它通過專用軟件,結合設備特性文件,通過顯示設備校正,完成圖像色彩在顯示器上的模擬。屏幕軟打樣技術要求操作者熟練地應用色彩管理技術進行色彩匹配,從而實現印刷樣張的模擬。

③ 數碼打樣

數碼打樣的工作原理與傳統打樣工作原理不同,數碼打樣是以數字出版印刷系統為基礎由計算機、色彩管理系統及其相應打印設備來再現彩色圖文效果的。

在對打樣設備做出校準,制作其特性文件后,利用色彩管理軟件就可對其輸出顏色進行校準,使其輸出與正式印刷品顏色匹配起來?,F在,讓我們看一看色彩怎樣在各設備中傳遞的。

首先用掃描儀對原稿進行掃描輸入,掃描后的圖像在顯示器上顯示。由于系統已經掌握了Lab色度值與顯示器上的紅、綠、藍驅動信號的對應關系,因此不會直接使用掃描儀的紅、綠、藍的色度值,而是按照顯示器的profile給出的轉換關系驅動顯示器將顏色顯示出來,確保顯示器上顯示的色彩與原稿顏色的匹配。

操作員依照屏幕色進行圖像調節處理,由于含有印刷設備的profile,可以在顯示器上觀察到印刷以后的正確顏色。當操作員對圖像的顏色滿意后,對圖像進行分色并存儲。

分色時,按照印刷設備的profile攜帶的顏色轉換關系,得到正確的網點百分比。經過數碼打樣,對打樣設備做色彩校正后即可得到顏色正確的打樣品。

色彩管理需要的測試圖
色彩管理在印刷工藝中的應用色彩管理在印刷工藝中的應用
色彩管理在印刷工藝中的應用
色彩管理在印刷工藝中的應用
色彩管理在印刷工藝中的應用
色彩管理在印刷工藝中的應用